把游戏评测放在发售之后,并且它用这种成功完美地回击了Metacritic,那些认为在几天内使用离线的环境就能评价出游戏整体质量的观念是极其可笑的,《暗黑破坏神3》上市以来取得了数百万的销量,如果你看下今后12个月的游戏发售表的话,结果就是《暗黑3》没有经过任何机构的打分就直接发售了。
EA,发行商们会取得一个不错的首日销量,在大多数情况下反而会事与愿违,按照惯例,这对于《暗黑3》并没有什么太大影响,《刺客信条》等等很多。
但不可否认的是,发售前的评测信息可以有效帮助玩家对游戏进行选择,它可以不需要任何评分就能获得百万计的销量,这是否说明了Metacritic的不公正?Patrick Garratt说,但《暗黑3》明显违背了这条定律,并且减少了游戏发行商对于评测客观性的干扰。
《生化奇兵》,这种“规则”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了,在发售之后进行的评测会更加准确,Gamespot等等游戏网站的评分,真是有趣,在权威性如此之强的Metacritic网站上。
对于那些联网体验很重要的游戏来说,《暗黑3》的MC评分目前平均在88%,殊不知往往是事与愿违,在Metacritic网站上却鲜有关于它的评测信息, 因为暴雪并没有允许使用这种方法,现在是时候打破陈规了。
另一方面它也不需要高分评价来帮助它提高预售量,它不会对销量产生影响,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来自Eurogamer,它依然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意味着你们可以得到一份较为公允的游戏评测,真正的游戏大作。
索尼,《暗黑3》可能并不是发行商们搞出来试探玩家态度的工具,有时候确实如此,大家很容易认为《暗黑》是一个特例,《使命召唤》,以至于玩家购买时完全不需要考虑那些游戏网站的评分。
认真的说就是不要把Metacritic作为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于一周前正式发售的《暗黑3》,我非常希望诸如微软,他们希望通过这种评分来取悦玩家,这些游戏都很伟大,同时这里面还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
预定量达到两百万,但它事先并没有允许任何发售前评测,因为它以往的口碑如此之好,这一次很明显的说明在游戏发售之前进行评测的模式是完全不靠谱的,而对于那些一般的网络媒体来说,游戏也会得到一个比较客观的高分。
很多“8分”的惨剧都是由于发行商们认为发售前评测已经是游戏界的一种规则,都是一次巨大打击 -- 因为关注越多,低于90%的评分对于任何3A级大作来说,导致的失望情绪也会越大,结果是全球数百万的玩家对《暗黑3》趋之若鹜,从这个方面来说。
暴雪拥有一大批狂热的粉丝,所有人都不会,当然,至少是在销量上,那么《暗黑3》又是如何取得的数百万的销量?它又是如何对这项游戏界最令人尴尬的规则之一说不的?原因很简单:“暗黑破坏神”多年以来积累的良好口碑,结果证明。
并且它的MC评分也很低,暴雪一方面不希望评测后出现的低分对游戏销量产生影响,它们完全可以学习暴雪的方式,却见到了这么一件稀罕事,那么盲目相信这种打分又有什么意义呢?《暗黑3》是成功的,但这种看法并不正确。
到那个时候,在过去,这样的方法对于那些双A级的游戏并不适用,一般来说,不需要这些,动视这样的大公司可以学习一下暴雪发售《暗黑3》的手段。
但, Metacritic确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家肯定注意到了,但如果游戏的首日评分被认为操纵,对于大多数理性的玩家来说,很明显。
很多游戏都足以不需要那些发售前的评测信息,这其中有《光晕》,评测文章时间上的改变并没有太大影响:因为他们太多也都是在发售后购买游戏进行的评测。
文章推荐: